我们发出邀请请考过公务员的朋友谈谈经验,引来了不少读者的响应。在此,选择几位已经是公务员的朋友,希望他们的感想对正在准备考试的朋友有所借鉴。
姓名:沈凯雷
学校专业:浙江大学行政管理专业
单位:浙江省总工会办公室
个人情况:第一年参加公务员时面试未过,第二年参加考试顺利过关。
感言:心态和工作经验很重要。
小沈表示自己是社科类专业出身,专业方向和公务员工作比较吻合,没有参加相应的辅导班。他本身非常注重常识内容的积累,一年的企业工作经验让他受益匪浅,这是他第二次顺利过关的两大法宝。
谈起两次笔试的经验,小沈这样提醒大家:不要把公文当论文写。申论公文写作时要注意公文写作的规范,不要当成学校的论文写作,一味以个人观点来看文章,两者的评价体系不同,要符合公文写作的要求,写作层次要分明,事情要说清楚,用词要规范。第一次参加考试时他觉得自己的文章非常精彩,但是通过一年工作后回头再看,他笑着说:第二次考试的文章规范多了。
放松心态迎接面试。小沈两次都入围面试,为什么第一次失败了呢?他表示自己是输在心态上了,当时在考研、就业中来回努力,面试时患得患失的情结严重,语言组织不太流畅,虽然自己的回答能切中要害,但是考官的印象分就打了折扣。而在企业中锻炼一年后,他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,所以顺利入围。电话中的小沈语速不快,但是吐字清晰侃侃而谈,“就像我现在和你聊天一样,心态很轻松,语言组织就比较有条理,面对考官如果能放松心态,一切就不成问题了!”
姓名:孔莉
学校专业:浙江师范大学汉语言专业
单位:杭州市下城区教育局
个人情况:工作两年,2005年通过考试。
感言:公务员考试靠实力。
在25人的竞争中,孔莉是以笔试第一名的身份进入面试最终被录取的唯一幸运儿。小孔说当了十几年的学生到现在,最轻松和最紧张的考试都在这两场考试中了。
笔试感觉很轻松。这是孔莉第一次参加公务员考试,考试时看见前面的考生拿着一本书大段大段抄写时,她的心也随之一紧,那本书她从来没接触过,不过她很快调整好了情绪,不要把考试看得太重,权当一次尝试,所以整体感觉挺轻松的。面试的心态就比较微妙了,孔莉看到了希望,也感觉到了压力。她花了不少时间向有经验的人请教面试应当注意的细节,哪怕是一进面试场地后的举动,小孔都详细地问了。整个面试准备花的心血比笔试还要多。
对于复习迎考,小孔表示行政能力测试制定的辅导书要认真看,书上提供的范例要好好研究。做几套行政能力测试真题来摸透题型不可少。如果还要加考专业课,那么专业课的基础内容必须复习。考试时要及时“知难而退”,把能做的题目尽量完成,不要把时间花费在一道题目上。
作为一个经历过公务员考试的人,小孔还想告诉大家:机会是平等的,请你用实力来表现自己吧!
姓名:张越
学校:浙江某高校金融专业
单位:杭州海关
个人情况:2005年应届本科毕业生
感言:非重点院校学生也有机会。
海关公务员一直非常受广大考生的关注,是报考的热点之一。去年海关招考不考申论,张越的准备重点就在于行政能力测试。张越大约花了一个星期来做历年的真题,所以答题速度比较快。参加完笔试,他又忙着联系工作,没想到却意外等来了面试的OFFER.
张越透露:进入海关后他发现里面“牛人”很多,自己虽然不是重点大学毕业,但是只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,同样可以有所作为。他建议大家都把专业课学好,并注意各种能力的培养,事在人为!
姓名:吴进州
学校:浙江大学法律专业
单位:浙江省总工会法工部
个人情况:2005年应届本科毕业生
感言:公务员考试重在考察能力。
对于自己入围的过程,小吴感觉有些模糊了。不过当时已经有了就业意向,所以参加公务员考试就变得格外放松。他觉得公务员考试和一般考试区别很大。公务员考试考察的是一个人知识面的宽度。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,可能在忙着考研,或者忙着找工作,通过10天甚至更短的时间内突击成申论或者行政管理能力方面的答题高手,不太现实。所以大家能做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里摸清考试的特性和脉络。这就是一场考察学习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考试。谁的适应能力强,谁就有可能脱颖而出。
姓名:丁璐丹
学校专业:浙江大学法学院
单位:杭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处
个人情况:2005年应届本科毕业生
感言:多给自己练兵的机会!
丁璐丹是从206名竞争者中走过来的幸运儿,在此之前她也报名参加了国家公务员考试。两种考试的内容虽然不一样,却让她熟悉了考试的思路。她觉得有志进入公务员行列的同学不妨多参加各地的公务员考试,小丁透露她身边就有同学在各地参加了数次公务员考试,积累了不少经验后顺利闯进公务员行列。
在本次笔试中她位居第二,而面试成绩却拿了第一,对于神秘的面试场面,她这样总结:不要被严肃的场面吓倒。在考场中将有7位考官出现在考生面前,另外有监察员、计时员、记分员在边上各就各位。包括准备时间考试需时为15分钟。考生每项答题成绩都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得出平均成绩。丁璐丹提醒大家注意回答问题不要急,至少组织3点内容后按序回答,以免给人知识面不宽的感觉,同时答题不要超过时间,以免失分。
每日商报